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新闻详情

前言:疫情当下,会展经济受阻严重,但对于贸易发展,展览又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推动力,为此,国家对于展览业对内对外的支持政策日渐完善,不管是参展商还是观众,关注展览业相关政策,抓准有利信息,乘势而上,或许能在当下困境中找到出路。

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的背景下,物流慢、成本高、订单少等困难的出现,使得出国展览业遭受巨大冲击。


11月29日,在中国贸促会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、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表示,中国贸促会将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,做好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出国参展工作,统筹疫情防控和出国经贸展览审批管理,积极推进出国经贸展览项目审批工作,指导组展单位做好试点出国团组工作。


同时,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新动向和外贸企业新诉求,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,提升“贸促云展”服务水平,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海外客户。


实际上,11月初,中国贸促会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出国经贸展览首批试点审批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》



目前已完成首批今年11月至明年2月15个出国经贸展览项目试点审批,包括13个参展项目和2个自办展项目,分布在德国、美国、阿联酋等8个国家,涉及纺织、汽配、体育用品、电子、消费品等领域,组展规模最小的约100平方米,最大的达1万平方米。



积极服务海外参展创新模式

除了推进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审批管理工作,中国贸促会从今年8月底开始正式受理全国出国经贸展览组展单位以“参加国外线上展览会”“代参展”“远程线下办展”等创新形式在国外参办展项目申请。目前,已完成第一批2022年底前的22项创新形式出展计划批复。


据了解,出国参加海外展会是外贸推广中最有效、最常用的手段之一,出国展览是外贸企业结识新客户,扩大贸易合作关系,获取海外订单,增加贸易量,树立企业形象,宣传企业产品,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。


近几年我国出国展览领域几乎完全停滞。随着海外不少国家或地区展会陆续正常举办,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抢拿订单。海外“代参展”模式应运而生。“代参展”让企业不出国门就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到国外的目标市场,并获得意向客户的信息资料。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,是目前开拓新市场的一种解决方案。



RCEP生效

为展览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


的是,今年RCEP正式启动后,中国和东盟各国都非常重视协定的落实,这对我国贸易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,境外参办展也与国际展览接轨进程加快。


一是RCEP有望成为展览业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。RCEP生效为展览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,不管是出国参展还是出国办展,都可能享受到RCEP政策带来的红利。


二是双边、区域性展览进一步加强。中国—东盟、中国—东北亚、中国—蒙古、中国—俄罗斯、中国—南亚、中国—中东欧国家、中国—阿拉伯国家、中国—亚欧、中国—非洲等双边、区域性大型涉外经贸博览会将实现新的突破,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。


三是展览业走出去、引进来步伐进一步加快。中国展览业将在充分引进国际重要展会、著名展览企业的同时,更加注重走出去战略,积极开拓国外市场,将中国展览公司、展览品牌植入国际市场。



据了解,北京海关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,提升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设水平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在原产地业务领域,通过“自助打印、邮寄签证、预约取证、一企一策、智能审核”五位一体便捷惠企措施,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,助力企业巩固出口市场份额,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。


与此同时,北京海关通过在海关业务大厅设置RCEP专窗、线上线下问卷调研、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,了解RCEP生效以来企业在业务中遇到的痛点难点,帮助解决成本上升、订单外流、物流不畅等突出问题,进一步完善助企纾困措施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


今年1至10月,北京海关共签发 RCEP 证书3572份,货值14.94亿元;进口 RCEP 享惠货物货值1.83亿元,优惠税款500.76万元人民币,出证数量、金额稳步上升。



2022年1-10月

签发440万份原产地证书


在对外贸易中,原产地证书是出口国特定机构出具的出口货物为该国家(或地区)原产的证明文件,其签发情况是对外贸易的晴雨表。


据介绍,2022年1-10月,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、ATA单证册、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441.11万份,较上年同比增长4.56%。其中,全国贸促系统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2942.85亿美元,同比增长17.74%;签证份数共计284.14万份,同比增长5.03%。



全国贸促系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505.69亿美元,同比增长32.79%;签证份数共计111.97万份,同比增长25.94%。从签证金额排名看,排名前五的贸易协定为中国-韩国、中国-东盟、中国-澳大利亚、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和亚太贸易协定,合计占签证总金额的90.50%。


来源:找展网

2020-2022 渝ICP备2022012339号-1